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:登高赏菊背后的千年传承

重阳节的起源:从丰收祭祀到敬老佳节

你知道吗?重阳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!农历九月初九为何叫”重阳”?古人认为”九”是最大的阳数,双九相叠便是”重阳”。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小编认为‘吕氏春秋’里面,记载了先秦时期大众在秋收后祭天祭祖的习俗。到了汉代,宫廷开始流行佩戴茱萸、饮菊花酒的活动,祈求健壮长寿。有意思的是,2012年我国正式将重阳节定为”老年节”,让这个传统节日焕发了新的生机。

桓景除瘟魔:最经典的重阳节传说

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,最动人的莫过于东汉桓景斩瘟魔的传说。南朝《续齐谐记》记载,汝南人桓景为解救饱受瘟疫之苦的乡亲,跟随仙人费长房学艺。仙人告诉他:”九月九日瘟魔再现,速带乡亲登高避祸!”桓景照做,分发茱萸叶和菊花酒,最终斩杀瘟魔。这个传说解释了为何重阳节要登高、佩茱萸——原来都是为了驱邪避灾!直到今天,这些习俗依然在民间流传,你说神奇不神奇?

传承千年的重阳节习俗

重阳节有哪些特色习俗?让我们一一道来:

登高望远——秋高气爽时节,登高既能强身健体,又暗合”步步高升”的好兆头。

佩茱萸——古人称茱萸为”辟邪翁”,它的香气能驱虫祛湿,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”茱萸节”。

品重阳糕——”糕”与”高”同音,吃糕寓意生活节节高。北方人尤其喜爱这种应节美食。

赏菊饮酒——菊花被称为”长寿花”,重阳赏菊、饮菊花酒的习俗从魏晋时期就已盛行。

放纸鸢——在广东惠州等地,重阳放风筝是一项重要活动,寓意放走晦气。

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,让重阳节成为最具诗意的传统节日其中一个。王维”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诗句,至今仍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情怀。

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,承载着中国人对健壮长寿的美好期盼,也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。如今,这个节日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——既是传承文化的纽带,也是表达孝心的好时机。今年重阳节,不妨陪家中长辈登高赏菊,让传统习俗焕发新的活力!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